跳跳糖

跳跳糖是一种特别有魔力的糖,一整袋全部倒进嘴里,顿时炸了锅,嘴中噼噼啪啪的响,舌头和上颚都被打到“麻木”了,消停以后,回味是甜的,吃起来感觉像在玩一场游戏,刺激又过瘾,,感觉特别有意思。跳跳糖对于80后、90后来说,是童年的零食之一,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,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。虽然如今已经停产,但童年回忆中一定会有这种美味的享受。

跳跳糖

跳跳糖是一种碳酸糖果,主要成分是糖、乳糖、玉米糖浆和香料。它的英文名是Pop Rocks,也有人叫它baking soda,因为它的化学式是NaHCO3,和小苏打(碳酸氢钠)一样。

跳跳糖

跳跳糖

跳跳糖的发明历史

跳跳糖的发明者是一位美国通用食品公司(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)的化学家威廉·A·米切尔(William A.Mitchell)。他在1956年申请了一项专利,原本想要制作一种速溶可乐糖果,将其放入水里就能扑通冒泡。结果,速溶可乐没做出来,倒是意外发现了能在口腔中产生跳动感受的零食。但是,当时跳跳糖并没有马上被大众所知道,米切尔在申请了产品配方专利后,又经过了20年的深入研发,直到1976年,跳跳糖才正式作为糖果零食投入市场售卖。由此,跳跳糖开始风靡世界,成为许多人十分喜爱的零食之一。

跳跳糖的英文名为Pop Rocks,从发明出来至今,它陆续在美国、西班牙、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研发售卖。1985年,韩国GF株式会社购买了跳跳糖的技术和生产设备,才将其第一次引入亚洲地区销售。碳酸氢钠的工业制法为侯氏制碱法:NaCl+NH3·H2O+CO2==NaHCO3+NH4Cl。向吸满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通二氧化碳,碳酸氢钠溶解度较低,不久后便会沉淀下来。

跳跳糖为什么会“跳”

究竟是什么让这种看似普通的小颗粒能在嘴里“爆炸”呢?答案就是二氧化碳气体。

我们知道,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,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从液体中逸出。比如我们喝的汽水,就是在水中加入了二氧化碳气体,使其产生泡沫和刺激感。而跳跳糖的制作过程,就是利用了这种特性,将二氧化碳气体封存在糖中。

跳跳糖的制作方法是将所有原料混合后,一起溶解在很少量的水中,然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,将溶液加热到约150摄氏度,同时向其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。这样,二氧化碳就会被迫溶解在糖中,形成一个饱和溶液。接着,将溶液迅速冷却到室温,并且放开压力,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含有微小气泡的固体糖果。这些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封存处,它们被糖果的外壳包裹着,不会轻易逸出。

当我们把跳跳糖放入口中时,由于口腔的温度和湿度,糖果的外壳就会开始溶解,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。这些气体会在口腔中迅速扩张,产生爆裂和跳动的感觉。同时,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逸出,也会产生一种类似汽水的刺激感和声音。这就是跳跳糖为什么会“跳”的原理。

跳跳糖有没有危害

虽然跳跳糖能给我们带来乐趣,但也有一些流言说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。比如有人说,如果吃了跳跳糖再喝可乐,就会导致胃爆炸。还有人说,吃了跳跳糖会导致牙齿脱落、牙龈出血、嘴巴起泡等等。这些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?

其实,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谣言。首先,吃了跳跳糖再喝可乐,并不会导致胃爆炸。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在胃里并不会积累太多,而是会通过打嗝或呼吸排出体外。即使你一次性吃了很多跳跳糖再喝很多可乐,也不过是让你感到胀气或不舒服而已,并不会对你的胃造成严重伤害。

其次,吃了跳跳糖也不会对牙齿或口腔造成损伤。因为跳跳糖的硬度并不高,而且很容易被口水溶解。它对牙齿的影响和普通的硬糖差不多,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当然,如果你长期大量食用任何含糖食品,都可能导致龋齿或其他口腔问题,所以要注意适量和清洁。

总之,跳跳糖是一种安全无害的零食,只要不过量食用,并且注意口腔卫生,就不用担心它会给你带来什么危险。

 

12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匆匆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,并不反映任何匆匆网之意见及观点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老物件

第三套人民币承载中国人最强记忆

2023-12-22 14:53:03

怀旧食品

大大泡泡糖

2023-12-19 16:23:5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